beat365蒋圆闻校友入选新一届“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中国区名单

发布时间:2025-05-27浏览次数:10

2025 年 5 月 23 日,在上海举办的 2024 年度“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发布暨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上,新一届入选者正式揭晓,他们以卓越的创新成果和非凡的创造力,成为了中国科技领域的耀眼新星。beat36508级校友蒋圆闻入选。

这 35 位科技青年中,有人以开源生态推动技术普惠,有人以合成数据突破具身智能瓶颈,有人将光合系统跨物种移植逆转退行性疾病,有人用拓扑超材料改写声波操控法则。他们攻克科学难题,开拓交叉领域,书写中国科技“链式反应”:从实验室原子级成像到生产线分钟级装配,再从微观蛋白质降解到宏观量子优越性验证,通过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刻下中国坐标。

2024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排名不分先后)

  

他通过一种基于超分子拓扑网络的新设计,发明了第一个高密度、本征可拉伸的生物电极阵列。

蒋圆闻致力于将物质科学和工程的突破性成果转化为新型的生物电子工具,以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通过基础材料和器件的创新,他在生物电子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包括非遗传光学控制动物行为、具有单个核团精度的器官特异性神经调控以及慢性伤口闭环管理。

他发展了一种基于拓扑超分子网络的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通过化学组成和拓扑结构的协同设计,这种新颖的分子工程策略突破了传统电子材料无法兼顾高机械延展性和高电导率这一固有限制。同时,这种新型材料还兼容高精度的器件加工工艺,从而解锁了多项过去极具挑战性的生理学应用,例如对软体动物章鱼进行细胞分辨率级别的电生理记录,以及通过高度精密的脑干结构实现单一神经核团精度的调控,以实现单个器官级别的肌肉运动响应。

此外,利用先进的表征技术指导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蒋圆闻建立了一整套基于硅纳米材料的光响应半导体结构库。这些材料后来被应用于多种高分辨率光驱动生物应用中,包括调控细胞内钙信号通路和细胞间神经递质传递等。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和器件制造,他成功地实现了对动物活动的非遗传性光学控制。结合电刺激(即非遗传性)和光遗传学(即高分辨率)的优点,非遗传性光神经调节方法为将神经调节技术应用于人类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

他还开发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创可贴,通过结合无线柔性电子系统与具备按需皮肤粘附与脱附功能的低阻抗导电水凝胶,实现了对慢性伤口恢复和感染的长期检测和闭环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伤口感染,并且加速了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

(图文来源:Deeptech深科技)


Baidu
sogou